(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什么是全科医生?对于这个名词,很多老百姓都是一头雾水。全科医生是现代社会的稀缺型人才,需要具有技能全面、素质高尚、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等特点,而朱兰便是全科医生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
朱兰正在工作。本人供图
朱兰从小在医院大院长大,受到同为医务工作者的母亲的影响,对医学有天然的向往和敬仰。1993年考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后又取得医学硕士学位,曾经是一名心内科医生。2005年,朱兰就职的徐汇区日晖医院转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她没有犹豫,选择转型成为一名全科医生。
朱兰为居民讲解。本人供图
2011年5月,上海试点家庭医生制服务,朱兰成了首批家庭医生。经过两轮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朱兰已经签约了1070户家庭的近3000名居民。这些居民中有多少高血压患者、有多少糖尿病患者,谁的病情稳定、谁需要进一步治疗,朱兰都非常清楚。“成为居民的医生朋友和健康顾问,为居民和他们的家庭守好‘健康’这道门,在社区能像朋友一样跟患者交流并且被他们信任和认可,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但这样的成就属实来之不易。
“2011年之前‘家庭医生签约制度’都算是新生事物,居民并不理解什么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什么要签约。”朱兰介绍,“在推行制度进社区时也遇到很多质疑,居民担心签约后的费用问题,担忧签约不能自由就诊,也有居民不信任社区医生,对社区医生的行医水平持怀疑态度。”
让朱兰记忆犹新的一位患者是社区里的一位袁老伯。袁老伯几年前突发大面积脑梗,经过抢救后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却留下了一侧肢体偏瘫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脾气也变得孤僻而暴躁,倔强的袁老伯甚至冒出轻生的念头,家属也无可奈何。朱兰得知后一次次上门劝说,但袁老伯十分抵触,用朱兰的话说就是“满脸的拒绝和戒备”。
朱兰跟社区居民交流。本人供图
朱兰并未放弃,她一定要转变居民对社区医生的态度。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她坚持定期上门,为袁老伯制定详尽的康复计划,指导袁老伯进行患肢康复,再累再苦也毫无怨言。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袁老伯的病情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就连性格也开朗了许多。“如果没有这样负责任的医生,我不可能有今天的,真的很开心。”
朱兰一再强调,“社区服务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跟居民做朋友,让他们信任你。”
斜土街道居民张阿姨是朱兰的签约居民。一次,朱兰为张阿姨进行健康评估,对方无意中说起自己最近大便带血,怀疑自己得了痔疮。这话一下引起了朱兰的注意,详细追问了张阿姨最近的状况和她家族的病史,发现张阿姨还合并有胃口差、急剧消瘦等症状,朱兰马上建议张阿姨去医院接受肠镜检查。不幸中的万幸,张阿姨在朱兰的及时干预下为癌症的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如今病情早已稳定下来。
张阿姨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的经历在斜土社区很快传播开来,这也使得更多居民对朱兰、对家庭医生加深了信任,从一开始的冷眼相待变为乐意签约,主动走进社区服务站点就诊,放心地把身心健康交给家庭医生。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全科医生的需求有近10万人的缺口。如今,朱兰所带领的团队共有10名医护人员,其中5名家庭医生5名家庭助理,这样的小团队要服务5个居委会共22000余人,工作量非常大。
即便是这样大的工作强度,朱兰依旧潜心于科研教育,远赴海内外多个城市和国家进行全科医学的培训、交流,负责及主要参与上海市市级、区级课题8项,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2014年,朱兰成为当时上海唯一一名荣获我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的社区医生,此外还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最美医生、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时春。对同样抱有医学梦想的年轻人们,朱兰特意嘱托:“学医最重要的就是要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勇攀科学的高峰。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家庭医生的队伍中来,扎根基层,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为祖国健康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中国青年网记者 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