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全面探讨和把握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怎样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新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
长期以来,人们把生产力定义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随着人们对劳动力、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逐步完善了对生产力内涵、外延和特征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了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中脑力劳动的重要作用,而脑力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主要又由劳动者学习和掌握的科学技术的状况(数量、广度、深度)决定,而且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资料的种类、性能、质量、效率主要也是由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的,所以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是人与自然不是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人类既要改造、开发、利用自然,同时还要适应、保护、美化自然,因为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更好地持续生存和发展。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对生产力做更为准确科学的界定:生产力应是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由于科学技术、劳动力、生产资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不同的时代和发展阶段,生产力的状况或者说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从现代来看,生产力应该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
所谓传统生产力,是以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机械化、电气化、化石能源、黑色化(或者说灰色化,即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不可持续为主要特征。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总的来说,是指新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即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也就是以前没有的新的生产力的种类和结构,相比传统生产力而言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高端算力和算法、高端芯片的设计生产技术和设备、高端机器人的生产和运用、5G和6G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量子通信技术和设备、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和设备、深海探测和开发技术和设备、高端发动机和盾构机等各类机械设备及操作控制系统、高端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设备、核能和氢能等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技术和设备、现代生命医药技术和设备等,以及能够创新、开发、运用、改进和优化各种高新技术和发展高新产业、改造优化传统产业的高素质的劳动力。新质生产力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主要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的条件,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的决定性力量,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发展生产力。现在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这个物质技术基础主要体现为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包括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且工业、农业、服务业、国防等其他方面的现代化都必须以科学技术现代化为基础,不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科学技术现代化不可能实现,其他方面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特别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制造业为主干、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依靠新质生产力,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武装改造,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和现代化,都有赖于高素质的劳动力和新型的生产资料,都离不开现代高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用,而高新科学技术、高素质劳动力和高品质生产资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也就是产出质量高、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高、经济运行状态好(即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平与效率关系、速度与效益关系、供求关系、投资与消费关系、进出口关系、国内外收支关系、财政和金融状况等更加合理)的经济发展状况,做到这“四高一好”,必须以新质生产力为基础,即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生产力,否则,不可能真正做到产出效益高、状态好。
以上说明,提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是高新科学技术、高素质劳动力和高品质生产资料。其中,高新科学技术主要靠自主研发创新,高素质劳动力需要通过发展高水平的教育来培养,高品质生产资料只有依靠高素质的劳动力运用高新技术才能生产出来,这也需要发展教育和自主创新才能做到。所以,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只能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发展现代教育,而且首先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因为自主创新必然依赖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人才又依靠教育来培养。这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强教育的发展,除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果之外,在人口总量开始下降的大趋势下,教育发展应切实由以数量规模扩张为主转向稳定数量规模、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为主。注重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包括增强本科生专业理论基础,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注重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加强自主创新,除了继续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科研投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努力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果、继续发挥还存在的后发优势、尽可能引进国外高新科学技术、创造更好条件吸引优秀科研人才之外,必须下决心改革完善科研项目申报和结项成果的审核、科研奖励的评审标准和方法,重点考核创新性和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资助、鼓励科研人员研究真问题、做实学问、多出创新性成果。
(作者系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03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