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发展,这是育人的真谛,也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文中,习主席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主席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为新时代解决好教育的根本问题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德者,本也。”人无德不立,教书育人,当先重德育。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发展,这是育人的真谛,也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视为“三不朽”,立德居于首位。把德育摆在教育的突出位置,也是我们党教育工作的独特品质和宝贵经验。新时代以来,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突出教育立德,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需要培养大批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始终把立德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青年的品德修养,教育引导青年把人生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习主席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坚持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关系教育事业成败,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民族复兴进程。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完成好这项根本任务,就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持续不断地下硬功夫、长功夫、细功夫。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思政课讲好,就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的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讲清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被实践所证明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教育引导青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之中。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习主席指出:“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要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培塑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立德修身、潜心治学,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确立严的基调、坚持师德失范“零容忍”,不断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稳固师德师风持续向好的态势。要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以教为荣、社会以师为尊。在教育教学方面,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牢牢把握以德育人、贯穿融入的方法,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真正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实。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新征程上,更加需要强化和突出德育的价值,把立德作为根本,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着力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更好地肩负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