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乌海市委三级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团中央和自治区团委全面深化共青团改革创新的部署要求,乌海市团委主动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新模式、新机制、新渠道,扎实推进共青团服务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为共青团深化改革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推进共青团服务青年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及成效
(一)推动政府委托购买公共服务,夯实供给存量基础。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是共青团组织承担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在当前共青团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团市委大胆探索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新路子,不断拓展工作职能和深化工作内涵,通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来争取政策支持、寻找资源空间、谋划工作舞台。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团市委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挖掘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加大优质服务项目的供给,积极探索共青团服务青年供给侧改革的路径载体。
年初,乌海市委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制订下发了《乌海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政府委托群团组织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为共青团探索服务青年供给侧改革开辟了新道路、提供了新选择。《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群团工作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规范化建设,创新项目科学策划、资金投入、激励考核机制,利用社会资源、社会手段、社会力量开展工作,探索建立社会化群团工作者队伍参与公益事业的机制。建立健全群团工作运行机制,支持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探索群团组织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体,把有法律依据的适合群团组织承担的一些社会管理服务职能,按照法定程序转由群团组织行使。
乌海市特困学生市长助学行动是市委、市政府加大对特困学生帮扶力度,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关心和帮助困难青少年群体而发起的一项扶贫助困活动。根据共青团工作的职能特点,市委、市政府将“助学行动”及相应成立的“助学基金”交由团市委来管理运作,并配套相应的政策资源和年度资金保障。政府以“出资人”和“购买者”的身份对团市委所承担的扶贫助困工作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并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绩效评估。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将与共青团职责相关的青少年社会事务,以委托授权的方式让渡给共青团管理。团市委则从政府的让渡中获得了明确的任务、职责和资源,从而确立起在服务青年和凝聚青年中的主体资格和主导地位,并为深化共青团服务青年供给侧改革赢得了广阔的政策空间和雄厚的资源基础。
(二)整合社会组织供给资源,扩大供给社会参与。社会组织供给是共青团推进服务青年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共青团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时,可以通过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的方式,培育、扶持、联合相关的社会组织参与其中,积极打造共青团与社会组织相互供给、合作共赢的互动供需平台,在共青团服务青年供给侧改革中加强社会化参与。
乌海市团委充分依托乌海青少年创意园、乌海科学技术馆、乌海青年全媒体工作中心和基层青年爱里等多元化的团属服务阵地,积极构建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征集活动项目,团市委分类打包进行发布招标,青年社会组织、青企协会员单位等社会群体进行投标认领,参与活动青年反馈评价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扩大服务青年的社会参与面。此外,团市委还面向全市各类社会组织征集原创型、草根型、特色型服务项目,有效融入共青团工作元素,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资源倾斜,推动项目落地开展,通过体制内外的合作丰富供给结构、延伸工作手臂、实现合作共赢。
以团属阵地乌海青少年创意园举办的“2016全城创意客元旦跨年主题活动”为例,乌海市团委在广泛征求青少年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梳理整合出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服务项目30个,通过团属新媒体平台对外发布招标,经综合评审和项目答辩,最终确定16个青年社会组织、4个新兴领域经济组织、3个直属团组织、5个青企协会员单位和2个“青年创客”新媒体企业“中标”。根据“中标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完善活动方案,在整合参与群体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提供场地和部分物资支持。活动结束后,团市委根据参与活动青年的反馈意见,对全部“中标”项目在活动设计、展示手段、服务效果及吸引客流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整体评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元旦假期的三天时间里,各参与单位有效组织、发动志愿者超过1000人次,吸引近2万名游客参与体验,项目运作成效显著,服务青年成果斐然,远远超出了过去由共青团单打独斗所取得的成效。
(三)构建“互联网+志愿服务”新模式,提升志愿服务的供给效能。志愿服务是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渠道。长期以来,共青团的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着志愿服务需求和志愿服务供给信息不对称,活动规模与志愿者人数、能力不匹配,志愿服务资源使用效能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志愿服务的质量。“互联网+志愿服务”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志愿资源配置中的集成和优化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志愿服务领域之中,从而盘活潜在志愿资源,有效实现志愿服务的信息共享交换和资源整合利用,是进一步提高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志愿服务资源的使用效能,加大志愿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
团市委按照“互联网+志愿服务”的模式,打造集登记注册、队伍组建、活动发布、人员招募、信息反馈、积分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PC+手机端”全市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了志愿者快速注册、需求发布及时响应、服务项目及时“兑现”、服务过程透明可视、服务效果随手评价,志愿服务的供给效能大大提升。平台自2015年7月上线运行以来,全市已累计注册志愿者达6.8万余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240个,共计发布、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753次,累计提供志愿服务时长达166万余小时,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二、推进共青团服务青年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一是推进共青团供给侧改革要注重针对性。青年需求内容层次庞杂,既有物质生活需求,又有精神文化需求;既有学习知识的需求,又有提高本领的需求;既有文体娱乐的需求,又有权益维护的需求。共青团要为青年日益丰富多样的具体需求服务,既要站在青年思想的制高点上,从理想的层次上把青年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又要针对青年在需求内容上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分类服务。共青团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把握好服务青年的供需关系,立足青年需求的多样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相应建立大容量、可选择、有针对性的服务供给结构。
二是推进共青团供给侧改革要注重全面性。共青团作为群团组织,并不具备生产公共产品的基本职能。共青团服务青年的供给产品,只能依赖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现有供给机制的合理化集聚和集约化整合。共青团深化供给侧改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统筹协调整合团组织与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的过程。共青团组织必须做到既充分利用政府资源,通过参与推动政府有关青少年发展的政策实施以及主动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来服务青少年,又要善于借鉴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运营的有效模式和“互联网+”的思维,借助社会组织力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满足不同青少年群体的需求。
三是推进共青团供给侧改革要注重实效性。在现实工作中,共青团组织既无法取代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在服务青年需求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局限于像一些社会组织以满足少数人特定的兴趣爱好等单一方式聚合青年。共青团服务青年要注重实效,必须坚持以青年为本、让青年当主角,把青年的现实需求作为工作的立足点,把青年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更多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呼声,维护青年权益,促进青年发展,最大程度地保持与青年的密切联系,把共青团的根更深更广地扎在广大青年之中。共青团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服务能力建设,打通各种工作要素的流动通道,畅通供需渠道,通过供给侧改革体现存在、体现作为、体现价值,努力克服“四化”倾向,切实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