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六院41所六室张赋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张赋勤学善思、攻坚克难、默默奉献,坚持一线实践锻炼,不断成长成才。作为团队带头人,带领多个团队取得了
多项创新成果,为固体动力技术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兰州理工大学硕博连读的南方小伙儿张赋,2013年从湖北武汉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走进了41所的大门。因为航天,他的人生轨迹从此与国防
建设联系在了一起。张赋在科研任务中锻炼成长,参加工作7年来,先后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集团公司“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六院先进工作
者等多项荣誉。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对张赋触动很深,在用户方、集团公司、六院和41所的牵引下,他重新审
视创新项目,着眼国内外固体动力技术发展趋势和现状,在总体设计、新材料应用“摸边探底”,与团队成员一起探索固体动力新技术的“边界”。
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张赋带领年轻团队经过大量分析计算、跟产实践、单项试验验证,突破了某新材料应用技术,并在飞行试验考核中获得
成功。
几年来,张赋充分展示了他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深厚功底,尤其在跨专业融合独立开展创新项目研究,表现出了巨大优势。由张赋承担的某创新项
目,经过集中攻关,成功通过了地面试验验证。严慎细实快,张赋将这一工作作风融入研发环节,参与的研制任务快稳兼备,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技术
人员的认可。
2016年,张赋被选派进入集团公司基于协同创新模式的先进固体动力技术中心,也是在这一年,张赋开始参与某任务。
该任务受到院所两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创新计划调度管理模式,选派精兵强将充实团队,成立部门压实主体责任,
一系列措施让当时30岁的主要负责人张赋倍感压力。
“领导经常跟我们讲该项目的重要性和对六院未来的影响,我就想一定要干好。虽然团队的氛围很轻松,大家也都让我们轻装上阵,但从一次
次汇报和评审中还是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张赋回忆道。
张赋与团队成员加班加点、默默坚守,出差去总体单位汇报数十次,一起攻克了大大小小多项难点技术,优化确定了总体技术路线。随着研制
任务越来越紧,张赋与团队成员积极下厂跟踪技术状态、深入分析试验数据,单项试验、地面试车出现技术问题时,他们昼夜不停进行故障分析,
紧锣密鼓开展相关验证。张赋对此毫无怨言,一边不断优化总体设计,一边进行数十次设计迭代。他们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总体单位的认可,更是发
来感谢信,增强了大家的信心。
“作为一名航天青年,肩负着光荣与神圣的报国使命。满足航天产品对动力系统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我们这一代六院青年的责任,也是整个团队的
使命。”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后,张赋写出了这样的学习心得。
科学研究没有一帆风顺,攀登航天技术高峰的每一步都凝结着智慧与汗水。从一名发动机分系统出身的年轻设计师,到能独挑大梁的技术骨干,
张赋用7年的拼搏和韧劲儿,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他的成绩是学出来、干出来、拼出来的,他将心中的航天情怀与年轻人的敢打敢拼、敢想敢
干融合在一起,将航天人的理想、信念、情怀融进了工作,刻进了骨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本打算全家回武汉老家过年的张赋退掉车票,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动态。接到复工通知后,张赋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按
要求复工,作为团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他带领支部党员立即投入科研任务中,用行动支援抗疫。
在工作上倾注过多精力,在家庭上就多了一份愧疚,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对张赋最大的鼓励。常年加班、出差,不能陪伴儿子,同在一个单位
的妻子却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张赋常说:“我很有幸能够将自己的人生与国防建设联系在一起,并将青春年华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虽然累,但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