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 盟市团讯
盟市团讯

乌海青年有话说——关于对创新乌海市域社会治理的思考

时间:2021.01.08  浏览数:4760次  字体:    作者:  来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制,伟大的目标催人奋进,作为新时代的乌海青年,我们有责任用自己的智慧、汗水把自己的乌海建设的更加美好。当前,乌海市正在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而实现治理的各种硬件指标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辩证来看,经济发展又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最大限度地释放我国的制度优势。立足乌海市本地实际的市域社会治理,做好公共服务,健全多层次社保新体系,打造平安乌海,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我们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积累了方方面的问题,打造平安乌海,创新市域社会治理,仅仅依靠老式路径依赖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根据乌海本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党和政府好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无论“阳春白雪”式的专业讲座还是“下里巴人”式的基层宣讲,无论内容还是宣讲形式只有直击人心,春风化雨才能让人们从心里听到并认可最后付诸行动的引导才是成功的模式。乌海市团委主导开展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草原学习轻骑兵”是团市委积极参与基层市域社会治理的一个有益探索,根据不同职业背景、年龄、受众群体,制定不同宣讲模模式,尤其让社区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认识了解党的最新理论,认识我市发展现状,进而引导大家理性认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如何克服消极因素,调动参与积极性,逐步形成形成居民自发的“凝聚力”,当然这个过程注定是漫长,基层干部必须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风骨才能有可能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新时代,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发展环境,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转变陈旧的工作思路,建立真正的共建共享格局,让群众自己出招解决群众自己的难题,政府宏观掌控,“建”是路径,“治”是过程,而“享”则是结果,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一路通、百路顺。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转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方协作,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满足日益富裕起来的群众对平安和秩序的需要,实现新追求。让每个社区的居民议事厅,乡贤恳谈会,民生直通车等真正发挥作用,调动好社区有威望的老党员积极性,让他们定期但与到矛盾排查纠纷解决中来。社会治理,事关民生,只有让群众参与,让各方达成共识,社会治理才能减少阻力。

在市域社会治理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治理不是“一对一”的较量,而是“多对多”的共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要求我们,只有通过党建引领、人才助力、机制创新、智慧赋能,才能够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形成强大合力。乌海市团委在创新市域社会治理、青年志愿者助力疫情防控以及市委市政府交办的系列大型活动一系列活动中,不断挖潜、创新,牢牢把握“不忘初心”这一原则,融入党政中心,通过严把考录关,着力打造高质量西部计划志愿者人才队伍,助力基层形成高素质基层网格员队伍,为基层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贡献青年力量同时建议镇、办事处在厘清权责边界的基础上,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村),使基层有能力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管理服务。同时建议使用利用成熟的科技手段、丰沛的人才储备以及强大的动员能力,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推动了基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创新。要想提升治理能力,只有提升顶层治理效能,顶层设计时把体制、机制搭好、建好、基层民生环境做好、条件配好,为老百姓生产生活提供多样化便捷服务,进而实现“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尽力而为,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主观能动性;量力而行,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社会治理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人民群众对于更加美好生活的追求,共同参与才更有收获,实现“1+1>2”新的乌海独有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