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通辽市委深化“一专一站两联”工作机制,聚焦思想示范引领、服务中心大局建设、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积极搭建专委会委员、团代表“履职平台”和团员青年的“联系平台”,使联络站扎实“站”在基层,创新机制有效“联”结团青,建立横向覆盖各个领域、纵向联通市域各个层级、普遍联系团员青年的格局体系。
一、打牢“专”的基础,构建代表履职载体
一是构建机制。根据联络站建设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坚持统筹谋划,建立“实践+总结”全套运行机制。明确功能定位,以核心环节突破带动整体水平提升,充分发挥“一专一站两联”机制活力,着力构建“委员—团代表—团员青年”的联系机制,推动团代表联络站发挥政治功能和示范引领作用再提升。二是阵地联用。按照方便联系、共建共享的原则,将团代表联络站和现有工作统筹融合,依托“青年之家”、党群活动室等场所,构建“团代表联络站+青年之家+x”的组织网络,实现资源整合、一站多用。三是强化督导。紧紧围绕“一专一站两联”工作开展要求,建立专项调研督导制度,团市委建立专项调研组,不定期深入到各联络站调研,并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切实发挥督促履职作用,全市上下各级团组织与团代表实现同频共振。
二、发挥“站”的作用,拓宽青年服务渠道
一是立足管理,构建联系路径。用好“两联”工作手册,构建“委员—团代表—团员青年”的联系沟通路径,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团代表联络阵地布局,常态化联系团支部994个、团员青年1万余名。二是纵横布局,发挥服务专能。组织各团代表联络站及各联络点紧抓共青团工作主线,形成纵横布局的联系服务格局,不断扩大服务队伍、扩展服务对象,提升服务效果与辖区内返乡大学生、青年企业家、新业态新就业等领域青年群体召开座谈交流会,多渠道支持青年发展。三是借助网络,织密沟通矩阵。各基层团组织动员团干部牵头组建辖区内团员青年微信群、在外通辽籍大学生联络群等线上社交矩阵,畅通联系渠道,及时发布信息,收集意见建议等。建立日常化线下联系机制,广泛听取青年声音,落实团代表定期接待、联系青年制度,增进与青年交流和沟通。
三、搭建“联”的桥梁,引领青年贡献力量
(一)全面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
一是加强青年思想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参加“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21期,190万人次参加学习;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统筹“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等宣讲力量深入青少年中开展理论宣讲447场,覆盖4.1万余人。二是抓实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在全市18万名少先队员中开展红领巾“小石榴籽”章、“小蒙古马”章争章活动1万余场;通过开展“石榴籽一家亲”“学习二十大 争做好队员”等团(队)日活动、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制作手抄报、演讲比赛、书画展、开学第一课等形式,实现全市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覆盖”,帮助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三是坚持团媒姓党提升引领实效。“青春通辽”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头条号、新浪微博全面联动,推出《团员青年说——论党的青年工作》等文化产品34个,组织“我和我的青春故事”征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我来讲”等线上活动24场。
(二)关注青年所急所盼所需,切实服务青年学习成长
一是打造“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品牌。打造“扬帆计划”社会实践服务品牌。累计选拔2437名在校大学生兼任政法委员、乡村振兴和企业助理,到市直党政机关实习。开展大学生“扬帆计划”,面向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大型私企等征集实习岗位1547个。二是开展困境青少年帮扶工作。建立1800名困境青少年帮扶数据库,深化希望工程项目,实施“青愿”“青心”“两元捐”等公益活动,救助困境困难学生889名,发放助学金184.6万元,开展七彩假期、爱心暑托班、流动青少年宫等关爱项目,服务青少年1.1万余名。三是开展“团青助力网格行动”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活动。建立由乡镇苏木(街道)团委书记+嘎查村(社区)团干部+青年助理网格员组成的“1+X+N”工作模式,招募3648名青年志愿者担任青年助理网格员,深入3000余户青少年家中,收集到1617名重点青少年信息,梳理风险隐患61件、需求645件并及时解决,开展宣传工作1818次。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法治宣传活动78场,与市检察院签订《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框架协议》,争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资金20万元。拍摄“青春反诈”系列短视频6期,吸引2万余名青少年收看。
(三)积极培育优秀青年人才,有效凝聚青年力量
一是加强青年人才培养。落实《共青团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行动计划》,构建以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青年技能人才、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乡村振兴青年人才、青年公益人才的“1+5”人才培养工作格局。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班9场,培训“青马学员”241人。召开通辽市第四次青联会议,吸纳170名优秀青年成为青联委员,筹备召开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二是加强青年人才吸纳。与京蒙帮扶高校团委互动联络,持续推进西部计划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实施,积极联系区内外高校学生赴通开展“三下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暑期实践活动,得到地方政府高度认可。
(四)有形有感做好青年志愿服务工作
一是广泛发动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志愿者,持续开展“3.5学雷锋”“春运暖冬”“生态环保”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推动驻市高校41个二级院(系)与市区社区结对,3万名大学生赴社区开展社区治理、宣传宣讲、课后服务、医疗义诊、社会调查等志愿活动。组织900名青年志愿者服务赛马节、火炬传递等大型赛会活动。二是持续开展青春助力绿色生态环保实践行动。常态化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保护母亲河、争当河小青”“净滩行动”、植树造林、巡河护河等活动32场,发动830名环保志愿者开展主题宣讲910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