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全面铺开以来,盟委高位推动,各旗县市(区)党委领导实施,盟旗两级团委具体抓落实,团的组织力稳步提升,在团干部队伍建设、组织机制创新、社会资源筹措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新经验。为及时推广改革经验,讲好改革故事,不断深化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盟团委决定推出《改革攻坚进行时》专栏,与大家共话改革。本期推出文章《“改革+”速度,全力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分享交流锡林浩特市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中的经验做法。
改革+
一、“改革 + 机制”组织建设规范化
1、加强组织领导
锡林浩特市高度重视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建立党建带团建“四个纳入”机制和团教协作机制,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锡林浩特市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审议通过《锡林浩特市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实施方案》,形成市委主导、共青团主抓、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2、完善组织体系
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坚持同部署、同推进。改革工作涵盖全市农村牧区、城市社区、学校、“两新”组织、国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共500余个团组织,在实施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夯基础、强队伍、抓规范,进一步建强全市共青团组织网。
3、强化工作力量
严格落实《全市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方案》要求,团市委选配挂兼职副书记各一名,充实机关工作力量。在苏木镇场(街道),团(工)委书记由党(工)委班子中的1名副科级领导兼任,配备至少一名专职团干部,嘎查(社区)两委班子中至少有一名青年干部。落实基层团组织书记年度述职评议制度,采取团组织评、党政评、青年评等形式全方面评价团干部,评价结果作为评先树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改革 + 载体”服务青年常态化
1、用好网络平台
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网上主题团课,广泛动员全市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学习,参学人数达7600余人次,切实做到多领域、广覆盖。开设“锡林浩特团团”视频号等新媒体专栏,将党的政策、团的知识传播至“最后一公里”,更好凝聚引领广大青年踔厉奋发、锐意进取。
2、拓展活动阵地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建成“青年爱里”19处,创造性打造牧区特色“青年爱里”,做到党建带团建,打造青年身边的“共青团”。建立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21处,让校内文化教育和校外技能实践有机结合,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全面提升。通过凝聚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活动阵地,广泛开展红色教育、理论宣讲、企业参观、消防演练、警示教育等活动,拓宽青少年参与渠道,提供青少年发展平台。
三、“改革 + 项目”团的工作品牌化
1、挖掘青年人才
倡导“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从锡林浩特市优秀大学生中选拔青年人才充实到苏木镇场(街道)团(工)委,选派14名优秀大学生兼任苏木镇场(街道)团(工)委副书记,推动基层团干部任职“年轻化、高学历、分领域、多渠道”发展。
2、融入社区治理
启动锡林浩特市社会组织入驻青春社区服务项目,项目落户巴彦查干街道锡林社区,结合社区实际推动青年志愿力量融入社区治理,带动广大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和城市建设。进一步深化密切联系青年旗帜,强化“青听”工作服务效能,深入各级各领域团队组织,开展“青听”活动10余场次,广泛倾听青年心声。
3、深化团属品牌
发挥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等“青”字号品牌项目的育人功能,截至目前,共招募市级青年突击队员181人,吸纳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2206人。打造盟级及以上青年文明号28个,有效推动各行各业团员为高质量发展和基层治理贡献智慧力量。
4、吸引返乡学子
锡林浩特市作为全国“返家乡社会实践”重点开展地区,荣获团中央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表扬单位荣誉称号。累计征集86个机关单位提供534个岗位,共有395名在校大学生走上社会实践岗位,让返乡学子在增长才干的同时,为服务家乡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