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地头,亲自体验劳动的乐趣
在校外实践基地,学习队史
在红领巾社团中, 学习插花、绘画
“双减”下的少先队员的生活
可以如此丰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以来,全区各级少先队组织坚决贯彻落实“双减”工作部署要求,聚焦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以推动少先队工作社会化为重点,以少先队活动课为抓手,在“课后”和“校外”上谋划布局,通过开展科普、文体、劳动、阅读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从校内走到校外、从室内走到室外、从灯光下走到阳光下。
9月12日上午,自治区少工委开展了“红领巾爱家乡公益助农”实践教育活动。红领巾小志愿者们走出家门,以“少先队实践教育地图”为抓手,打卡非遗“燕谷坊”、田间地头等,在接受劳动实践教育的同时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9月19日,自治区少工委带领红领巾小志愿者们走进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了解了科技给农业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在运动马学院,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蒙古马,了解蒙古马。少先队员们纷纷表示,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学习蒙古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
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民族小学,校大队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开辟出一片菜地作为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劳动体验实践活动。
包头市团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联合包头市青少年发展中心推出周末托辅服务,缓解双休日学生“无处去”、“沉迷电子产品”,家长“看护难”、“疲于接送”等问题。
呼伦贝尔市扎兰屯民族中学利用延时服务时间,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分享观后感等手段学习“四史”。
兴安盟团委引导各小学创办“红领巾小社团”,创新性开展“5+8+5”模式,依托五大类社团活动,利用八大类空间场所,加强少先队员、辅导员老师、家长、专家、校外辅导员五方联动,组织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服务少年儿童成长成才。
锡林郭勒盟东乌旗第二小学,利用“5+2”美育活动时间组织队员开展“变废为宝”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少先队员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乌海市海勃湾区狮城社区少工委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启智公益课堂,积极助力辖区内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推动社区、学校资源的有效融合,强化对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
乌海科技馆、市青少年宫作为乌海市团属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主阵地,为全市42所中小学免费开展社会实践课程,开设万能机床、陶艺制作、4D空间结构、机器人编程等十几个项目,及时回应青少年在开学后的课后校外活动诉求。
阿拉善盟青少年宫组织少先队员在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强国有我,时刻准备着”主题研学活动,丰富队员们的课余生活。
下一步,自治区团委、自治区少工委将切实发挥助力“双减”的组织优势、活动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协同育人教育体系,通过青少协力、团教协作、家社协同,加快构建“校内+校外”的少先队组织模式,不断活跃少先队实践育人体系,拓展团属青少年宫、青年爱里、社区少工委等阵地供给,优化服务项目,促进全区广大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